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僅憑一己之力或單打獨鬥的個人思維,已經越來越難以應付,身為一個企業、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或在上位者,你應該更加重視集體智慧的力量,集結團隊的力量,發揮更大的創造力並收穫最大利益。
在利益當頭的職場上,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增進個人能力與智慧,市場上也有許多為個人提升職場力的課程或書籍,這讓很多人認為,只要能強化自己的力量,在職場上便能無往不利。
但實際上,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研究如何增進「集體智慧」、共同解決困難與棘手的問題。
集體智慧就是集結眾人力量的無窮之力
說到集體智慧,你以為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思維嗎?實際上早在幾百年前就有過歷史案例了。
舉例來說,19 世紀的牛津英語詞典,就是由許多人自願編纂而成的;NASA 的阿波羅計劃也需要近 50 萬個、來自超過 20,000 個組織的個體共同合作;現在的話,無論是手機裡的地圖導航、外送 APP,都是集體智慧的產物;中文的諺語也有言:「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每個人的能力、專業各有特色。
推薦延伸閱讀:用全球風行的習慣改造指南打造最強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集體智慧應用法則:集結、汲取並整合團隊成員的智慧和知識來創造價值
但集體智慧在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如何運作?在哪些任務或情況下,必須用到集體智慧?
在企業的管理中,有些領導者或在上位者因為過去的成功經驗,遇到問題、想解決問題,會第一時間產生直覺思維。
但實際上,以往的威權獨裁體制已不符合現代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在上位者的直覺思維不一定是合適的解決方法。
若要求在上位者使用其他方法,他很可能陷入思維的停滯,因為他除了憑自己的直覺思維來處理之外,對其他方法一無所知,這就容易造成不良的結果。有許多個人的直覺思維不適用,它們往往缺乏換位思考和長遠之計,難以令以人性化管理為主的企業長治久安。
當個人的直覺思維不適用時,不如找夥伴商議一下,引入外部觀點,發揮集體智慧。
當然並不是說外部觀點就一定是完全正確,外部觀點也應該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回饋,以便做出最切合實際的決策,讓結果實現趨於完美化的改善。
集體智慧的檢視與回饋並非一次性,它不限次數,可以不斷重複回饋、改善、決策、回饋、改善……直到事件被妥善處理。
舉例來說,公司銷售量不佳,這時經理便召集眾人討論該如何提升銷售量,最後決定用 A 方案,便開始實施計畫。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又發現了問題及決策漏洞,因此再次召集眾人調整計畫,適應最新情況,重新制定 Y 方案並實施,若再次發現間題,就再次結合集體智慧調整計畫。
推薦延伸閱讀:你拿「改變力」做什麼?|《改變力》|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刻意唱反調:集體智慧的另一種技巧
除了跟夥伴商討之外,想要進行集體智慧碰撞還可以「刻意」安排反對者。
當所有人對決策都保持完全一致的看法、表現出這麼做一定可行的信念,就要小心是否忽視某些潛在的危機。
因此為了避免決策團隊「過度團結」,可以刻意安排一個角色對決策持相反意見、提出批評,才能提升團隊的風險意識,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
推薦延伸閱讀:預見性想像力訓練
先發散後收斂,整合集體智慧的觀點與創意
那麼,如果在執行集體智慧碰撞時,有人多口雜無法達成共識時,又該怎麼辦呢?事實上有許多解決辦法的,例如投票決策。
當太多人的意見不同無法合併,不如先投票找出較適合的幾個,再從這幾個裡面去進一步討論,討論過後可以再次投票,或選擇慢慢收合。
另外,有的公司還有投稿的方式,大家的意見都很多,那不如請大家做出提案,讓在上位者或領導者有更多的方向與方法,當創意或點子被採用時,公司可以給予提案者積點或是獎勵。
集體智慧強調利用團隊集思廣益,因為人不是萬能的,團隊的好處在於可以用他人的專長彌補個人的不足,打造出一個實力更堅強的團隊。
同時,集體智慧比單打獨鬥更加多元且有效率。
所以身為在上位者,應該設法在團體裡立定目標,找出適當的方式讓團隊夥伴發揮各自的專長能力,擷取每個人的智慧,集結而成團體智慧,來因應變化萬千的市場,共同跨越難關。
推薦延伸閱讀:正向思考只是自我安慰嗎?
延伸閱讀資料:
- 書籍:《心理學 : 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書籍:《哈佛教你簡單思考 : 24天練腦,提升創意、決策、企劃、預測力,讓效率事半功倍!》
- 維基百科:心理學
- 維基百科:集體智慧型
- 維基百科:集體智慧
- 維基百科:群體的智慧
- 維基百科:群體智能
延伸閱讀影片:
✅免責聲明:撰寫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健康訊息為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