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任何病痛都源自於「根源」|《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身體任何病痛都源自於「根源」|《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文章目錄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許多疼痛的根源在於足踝與足弓|#琇文說書|習慣要健康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許多疼痛的根源在於足踝與足弓|#琇文說書|習慣要健康

如果有去過腳底按摩的經驗,在師傅按到你腳底某個部位時若你喊痛,那麼師傅就會告訴你可能身體哪部位出了問題,畢竟腳底穴位集中了全身臟腑組織對應的反射區。

然而,我們從小時候也常聽老師或父母說過:做人要「腳踏實地」,除了比喻做人做事要切實穩健之外,我們的腳底也承載著全身的重量。

若平衡的好,也是腳踏實地;若平衡不好,那就是根基不穩,會影響到我們的成長,甚至嚴重點會導致部位或全身痠痛。

書籍介紹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與《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合影。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與《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合影。

某次陪腰痛的朋友去整復間時,在等待區的擺設中看見這本書《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被其「根源」兩字吸引住。對凡事充滿好奇的我,於是馬上在網路書店下訂這本書,想要一窺究竟所謂的根源是什麼。

這本書第一作者為蔡定成,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市人,現任古晉全民西醫診所院長。

他在診所推廣體態矯正改善脊骨神經異常以肌筋膜疼痛的觀念與治療,也推廣自然療法、應用生酮飲食治療慢性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慢性食物敏感檢測治療慢性皮膚病及各種身體敏感和自體免疫失調疾病。

與本書另外兩位作者葉明嘉、張嘉和共同在馬來西亞推廣超過100場體態與足態公益講座。

推薦你延伸閱讀:《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葉明嘉先生用累積了三萬名個案與一百場講座的經驗,告訴你體態與疼痛的關聯性

體態、姿態、步態、足態與心態

圖/體態、姿態、步態、足態與心態都與全身體態平衡以及疼痛相關。
圖/體態、姿態、步態、足態與心態都與全身體態平衡以及疼痛相關。

本書第一章就先告訴讀者什麼是體態、姿態、步態、足態與心態,並且在接下來的篇章當中介紹彼此之間互相的關聯與牽動關係。

體態是身體站立時的平衡狀態;姿態是指一個人在靜態時的站姿或坐姿;步態則是指一個人在動態走路中的方式和樣子;足態是身體站立在一個平面上時,足部壓力分佈的型態;心態決定了想法和行動,也影響患者採取積極正向及早調整治療或是拖拖拉拉延誤病情。

體態與姿態

體態和姿態是互相影響的,有句話說「站沒站相」正是反應這兩者的關聯。

姿態不佳其實是生活習慣病,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姿態,可看出這個人身體體態的慣性,若是有不良姿態就會讓體態歪斜惡化,同時讓多處骨骼關節加速退化磨損,使疼痛加重、持續惡化。

步態

走路是一個全身協調的活動,有效的步態能讓人走得更輕鬆,相反地,不良的步態讓人走得費力又消耗體能。

例如腳踝扭傷後,為了減少扭傷部位的疼痛,會代償性的把重心挪到正常的一側,但如果扭傷的部位久久都沒痊癒,那麼身體的重量將傾斜往正常側的腳部做代償性作用,並且慢慢形成慣性,這樣身體就會習慣性的歪向一邊,久而久之就形成不自覺的歪斜體態。

足態

由足態也可以看出體態的問題,足態分別有正常足、扁平足、高弓足和後天平底足。

書中舉了一位「後天平底足合併兩側足弓高低不平衡」女童的例子,闡述在成長過程中,若穿太軟的鞋子,或背過重的書包,肌力不足或是外力撞擊等因素,都很容易使體態快速變形,導致脊椎側彎,長不高甚至壓迫內臟器官。

若內臟發育不全,自癒能力就會下降,會導致容易生病,最後還可能面臨手術的風險,這些都是一開始想都想不到的後果。

心態

正面積極的心態有助於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當身體出現疼痛不適時,必須認真看待,尋求專業人員調整問題的根源。也切勿在病急的情況下亂投醫,或者做了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在沒有明顯病痛時也不要忽略照顧好身體,若過度運動、過度使用身體,缺乏照顧身體的概念也是不正確的心態。

推薦你延伸閱讀:心靈天賦烏托邦系列文章

各部位疼痛體態分析與建議

圖/本書分別在不同章節針對各個部位產生的疼痛都給予體態分析與治療建議。
圖/本書分別在不同章節針對各個部位產生的疼痛都給予體態分析與治療建議。

本書分別在不同章節針對各個部位產生的疼痛都給予體態分析與治療建議,包括足踝與足弓、膝蓋疼痛退化疾病、骨盆和腰臀疼痛、頭頸痛與駝背的相互影響等都有詳細說明,並且都附上圖片讓人更好理解。

這邊介紹其中一個章節,也是所謂疼痛的根源「足踝與足弓」。

足踝與足弓

足踝關節是身體很重要的關節,足踝的兩個關節位置和足弓的正常與否關聯相當大。

而足弓除了正常足弓之外,常見的足弓問題有:扁平足、高弓足與後天平底足。這部分的體態評估工具是「足部拓印」,目的是在了解足踝與足弓關節的關係。

當足踝關節過度旋後例如扁平足或後天平底足,或過度旋前例如高弓足,透過足部拓印,可以明顯觀察在足型上呈現的型態。

在治療各種問題足弓時,會搭配使用足弓腳正器。但即便有合適的工具,也要使用正確的方法與觀念,才能讓工具的效益發揮到極致。

選鞋子時,最好選擇慢走鞋為主,也可以放在皮鞋內,且放入足弓腳正器時,足墊必須離開最後的鞋跟約1公分距離。

另外要提醒的是,穿脫鞋子時必須鬆開鞋帶,才能夠避免把足弓腳正器往後推。最後,切記以下三種情況勿穿足弓腳正器:運動時、懷孕時與穿拖鞋、涼鞋時。

案例分享

圖/書裡案例中的男童走太多路,腳跟和膝蓋內側就會疼痛。
圖/書裡案例中的男童走太多路,腳跟和膝蓋內側就會疼痛。

接下來我們來看書中一名 13 歲男童的案例。他從小就經常跌倒,5 歲時常哭訴走太多路在腳跟和膝蓋內側都會疼痛。男童的媽曾經嘗試使用足墊,雖然疼痛問題有稍微改善,但始終沒有根治。

透過檢查體態和足部拓印,確定男童是扁平足合併長短腳造成的骨盆高低及上身歪斜。

在治療時,男童除了配置足弓腳正器,並配合做一些身體伸展運動,讓他每天藉由慢走的過程矯正足弓的步態,放鬆下肢肌肉。

經過半年,男童的扁平足和歪斜體態都得到改善,小腿的脛骨前肌及腓骨長肌肌肉放鬆,小腿膝蓋痠痛也獲得緩解,更是在半年之間身高長高了14公分之多。

推薦你延伸閱讀:林頌凱醫生|不開刀,不疼痛,不過度治療,聯新國際診所

體態平衡的調整

在本書的最後章節,介紹了體態平衡的調整方式,也告訴了我們對於體態、姿態、步態和足態歪斜的日常預防方法。

在調整體態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姿態和步態。

姿態上要注意的包括避免坐在沙發上時養成不良姿態,長期打電腦或滑手機造成頸部慣性歪斜。

步態的調整則是在走路時,注意每個步伐避免內八或外八,並讓足跟到足部前方的大拇趾與第二腳趾之間。

足態調整的部分則是建議孩童應少穿拖鞋,以避免使身體重心移到前足,造成骨盆前傾引起腰酸背痛。

因為在正常站立時,身體的重心應該落在足跟,但無論大人或小孩在穿拖鞋時,會在無意識下用前足夾住拖鞋,免得在抬起腳時讓鞋子飛走,但這無異是的小動作,將漸漸使走路時足跟的重心往前足移動,近一步導致許多問題。

後記:不管是身體任何病痛、選擇任何治療方式,我們要的都是「根治」問題。

圖/不管是身體任何病痛、選擇任何治療方式,我們要的都是「根治」問題。
圖/不管是身體任何病痛、選擇任何治療方式,我們要的都是「根治」問題。

認真看完《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我發現我非常能夠理解為何那間整復間要放這本書了。

不管任何的身體病痛,不論接受怎樣的治療方式,其實我們想要的都是「根治」問題,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暫時得到舒緩而已。

雖然我不是整復師,但相信他在整復間獨獨放這本書,也是希望根治所有病患的身體毛病。

這本書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圖文並茂的編排,探討身體中軸脊椎骨與體態之間的關係。全書共有九個章節,並配合臨床 X 光,將艱澀困難的醫學理論與臨床解剖進行統整。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增長自己的醫學常識。書中大量舉例個案分享的方式,讓我也能夠快速地身歷其境,得到最大的收穫,也期待各位讀完此書之後,能夠身體健康、遠離疼痛。


延伸閱讀資料:

延伸閱讀影片:


✅免責聲明:撰寫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健康訊息為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