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有個被稱為「地表最強的阿嬤」的 60 歲阿嬤,因為每週至少 4 天,每天做 90 分鐘的核心肌群訓練、天天爬山 14 公里,所以體脂只有 19!
這位阿嬤也受到孫子鼓勵,在社群上傳自己的超狂比基尼照,超猛線條打趴一大堆年輕人!
這讓我非常佩服,希望自己到了這個年紀也能保持健康的體態!
書籍介紹
聊到體脂,就要說到現代人人聞之喪膽的脂肪。現今主流媒體認為瘦就是美,因此愛美的人們都極力避免與胖扯上關係,而只要談及胖,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脂肪」,認為脂肪是造成肥胖的元兇。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脂肪對人體來說就像肌肉、骨骼和內臟一樣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決定跟大家分享這本《脂肪的秘密生命》,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化學博士席維亞.塔拉所撰寫。作者很年輕時就發現,相較他人,自己在「對抗脂肪」這件事上要耗費更多力氣,卻不一定能達到他人獲得的效果。
她為肥胖困擾,即使吃再少、做再多運動還是瘦不下來。有次她發現一位跟她年紀相仿的朋友,平時孩子吃什麼就跟著吃什麼,例如炸玉米餅、牛排等,來者不拒,還是保持纖細的身材,但自己就算吃的沒朋友多,卻胖了對方一號。
她驚覺除了飲食跟運動外,脂肪一定還藏著什麼秘密,於是她決定要徹底探究脂肪的奧秘。
推薦你延伸閱讀: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閱讀須知:任何一本書籍的內容都不能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建議
我很欣賞本書作者,她一開始就聲明:這不是一本小說,並提醒讀者,自己對抗脂肪的方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且任何一本書籍的內容都不能取代真正為自己進行檢查、且熟悉自己過往病史的醫療人員所提供專業建議。因此在調整飲食或運動作息前務必先向醫師諮詢!
這代表作者對於減重醫療專業的尊重,即使自己已是深入研究脂肪的生物化學博士,仍抱持謙遜與持續學習的心在面對各方專業。
而作者雖然說這本書不是小說,但其實我在看這本書時的確把它當作一本富含專業知識的故事書。
本書有三大部分共十三章節,除了最後兩個章節在分享作者深入探究脂肪的奧秘後如何控制脂肪,其他的章節都是由一個個肥胖者、科學家、醫師等案例的經驗故事堆疊而成。作者會帶著我們從這些故事中,一步步了解脂肪跟細胞、生殖、基因、細菌、激素、代謝、性別、種族、年齡的關聯。
推薦你延伸閱讀:全台最大線上營養師諮詢平台: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
案例分享
脂肪失養症
本書每個案例都很有意思,分別帶出脂肪各個秘密,這邊我僅分享一個我特別有感的故事。一位名為克里斯汀娜的女性,在青春期時體內脂肪莫名流失,她越來越消瘦,但胃口越來越大,手臂上甚至長了腫塊。
檢查後發現她的血液中充滿脂肪、膽固醇與糖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含量嚴重超標,餐後血糖更是正常人的五倍!身上的腫塊四處蔓延,一碰到就痛得要命,根本無法走路。
診斷後發現是脂肪失養症(Lipodystrophy),在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網站上,這個疾病的全稱是「先天性全身脂肪失養症」,這是一種脂肪組織缺乏之先天性疾病,患者自出生後,除手掌、腳底及頭皮及部分關節周圍外,部分或完全缺乏脂肪組織,因而導致肌肉肥厚。克里斯汀娜開始每週做三次血漿分離治療:將血液從體內抽出,去除脂肪與膽固醇,再重新注入血管。
醫生表示這種病無法痊癒,甚至可能死亡!這讓克里斯汀娜意識到,原來脂肪的構造與影響這麼複雜!
人們對脂肪的認知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原以為脂肪僅是個放儲存卡路里的物質,然而全球各地的研究都指出脂肪不只是油脂,而是個千變萬化且能與其他身體組織交互作用的內分泌器官。學者還發現脂肪組織不只包含脂肪,還包含神經、血液、肌肉、幹細胞及免疫細胞。
談到脂肪如何作用前,先來談人體三種主要能量來源:葡萄糖、肝醣和脂肪。人體内葡萄糖就如同現金,有太多現金我們會將部分存入帳戶。肝醣好比預備金,儲藏於肝臟與肌肉中以備未來使用。一旦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便開始分解肝糖。
脂肪分子由 14 至 20 個碳原子互連而成,三個一組形成具有長鏈、柔軟彈性且可與細胞產生反應的三酸甘油酯,儲存於人體的脂肪細胞中。
當人體葡萄糖與肝醣含量過低,會將脂肪轉換為所需能量。脂肪如同定存,能儲存大量能量。人體製造脂肪的過程稱為「脂肪生成(Lipogenesis)」,而脂肪瓦解以釋放脂肪進入血管的活動稱作「脂肪分解(Lipolysis)」,人體大多於進食後才會進行脂肪生成,因為此時才有多餘養分可供儲存。
人體消化食物時,胰腺會釋放胰島素向體内細胞發出訊號,讓細胞做好接收養分的準備。進食後葡萄糖含量首先攀升,接著肝醣含量上升,部分透過進食而增加的脂肪儲存於脂肪組織中,而後多餘的營養進入肝臓,經由脂肪生成轉為脂肪。脂肪分子從肝臟流至全身血管,儲存於細胞中。
若脂肪功能失常,這一切便無法運作。脂肪與糖分不會儲存於脂肪組織內,而是進入血管或堆積在不該有脂肪之處(如心臟),損害器官功能。
脂肪失養症的治療與脂肪作用
克莉絲汀娜正因罹患脂肪失養症而無法將脂肪與多餘養分妥善儲存於體内,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與皮下部位。
經過四年的淨血療程,醫生提議她進行代謝障礙症的臨床試驗,使用洛克菲勒大學研究室最新發現的蛋白質進行治療。這項試驗讓她胃口縮小,血漿內葡萄糖與三酸甘油酯含量大幅下降,貯積在肝臟内的脂肪溶解,皮下脂肪也逐漸消失。原本可能早逝的她不只變得健康,還找到工作並有了歸宿。
克莉絲汀娜的故事凸顯脂肪對於健康的重要,若沒有脂肪器官就無法正常運作。其實打從我們還是胎兒在子宮時,身體就存在脂肪,母體懷孕到了第 14 週,胚胎會在身體其他系統開始工作前便生成脂肪。
脂肪非常不簡單,不只保護內臟、構成身體上每一個細胞的外膜、能控制食慾、供應能量,還能影響情緒並維持其他器官活動。
推薦你延伸閱讀:改掉這些變胖壞習慣,保持健康窈窕體態|《想要成功瘦,先戒掉變胖的壞習慣!》|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將復胖機會減至最低的方法:自我監控減肥法
不過既然本書是談脂肪的秘密,當然一定會說到減肥,本書提到許多成功甩掉脂肪的案例。
書後半段,作者也跟大家分享自我監控是將復胖機會減至最低的方法。致力於糖尿病與肥胖研究的湯瑪士威登博士發現,減重成效好的人都有記錄飲食與量體重的習慣。 飲食紀錄不只有助自我監控飲食攝取,也可供他人從旁協助。飲食紀錄是必要的,但除非有人監督,否則很難持之以恆,如果有人在旁監督,情況就會不同。
減重從業人員也認為與病患保持密切聯繫相當重要,成功率高的減重療程,幾乎一開始都要求病患頻繁回診。
而自我監控需要使用到的意志力可經由練習增強。減重者可從簡單的挑戰開始,再提高難度訓練意志力。可以先從與食物無關的挑戰開始,像一週不罵臟話,成功後挑戰更難的目標,例如不吃餅乾等。這樣一來就能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一種促進自我監控的方式為承諾機制,設定自己應做的行為並許下承諾,比如供使用者立定承諾契約的 stickk.com 網站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可以在該網站上建立一份合約並設定日標,例如在某個日期前瘦下五公斤。之後,把錢存入帳戶,選擇一位教練來評盼你是否達標。如果失敗,道些錢就會被沒收。
這種機制會使你在期限的壓力達到日標。譬如,你可以許下承諾,若未達成目標,就得捐五百元給慈善機構;或是反其道而行,沒達成目標就得捐錢給你不想幫助的機構,例如不支持的政黨,這樣除了錢之外,就會再多一個不能失敗的誘因。因此,承諾機制也可驅使自己為了之後著想,而做現在應該做的事。
推薦你延伸閱讀:減肥法真的有效嗎?維持健康體態有撇步!教你1招完勝!
結語:脂肪並非只會造成肥胖!想減肥最重要是「飲食紀錄」
看完書後我深深感受到脂肪的奧妙,原來很多人平時認為「只會造成肥胖」的脂肪,其實有這麼大能耐!
我同意作者在書籍後半段說的「飲食紀錄的必要性」,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習慣要健康自主健康管理禮盒》裡加入《5分鐘健康管理日記》這一元素。如同作者所說,這除了有助自我監控飲食攝取,也可供他人從旁協助。
這本書雖然包含許多一般人不易接觸到的科學專業名詞與知識,但每個故事都很有趣,非專業人士也能當作有趣的故事書來閱讀。透過本書,胖的人可了解如何與脂肪作戰,瘦的人也能知道如何避免造成肥胖的因素。因此我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推薦你延伸閱讀:如何養成健康好習慣?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教你1招阻斷誘惑與惰性!
延伸閱讀資料:
- 全豆樂’Podcaat
- 書籍:《脂肪的祕密生命》
- 【習慣要健康】健康書推薦EP.8《脂肪的秘密生命》|鄧琇文健康管理師大讚推薦|本書作者席維亞.塔拉
- 《脂肪的秘密生命》:脂肪也是一種器官,如果沒了它……|#琇文說書|習慣要健康
- 維基百科:減肥
- 維基百科:脂肪
延伸閱讀影片:
✅免責聲明:撰寫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健康訊息為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