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到意見不一致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通常是「要嘛妥協,要嘛堅持」,但其實這樣的二選一思維很可能讓我們錯失更好的解決方案。本篇文章分享如何在意見分歧時,不只是「你讓一點,我退一步」的妥協,而是找到真正讓雙方都能接受的雙贏解決方案。
了解雙贏的反面,不是雙輸
在溝通意見分歧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我要讓步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思考是否要讓步是妥協的作法,但雙贏則是要找到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和同事在討論某個專案的方向,一方想要增加創意元素,另一方則希望更重視執行效果。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妥協,可能雙方都覺得各自的想法被削弱。
但若是朝著雙贏去思考,就可以找出既能發揮創意又符合執行需求的方案,讓每個人的意見都被看到、被尊重。
建立彼此的「信任帳戶」
要在分歧中找到共識,信任感非常重要。這裡有個簡單的觀念可以幫助我們:信任帳戶。
當你在和他人互動時,儘量「存」更多的信任,例如真誠地聆聽對方、在小事情上支持他人等,這些都是在彼此的關係存入「信任」金幣。等到有意見衝突時,你才有足夠的信任金幣可以去「提取」,讓對方更願意聽你說,並靜下來一起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
站在對方角度思考需求,而非立場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陷入「我跟你不一樣」的立場爭論,但立場只是表象,背後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核心。例如,甲方希望專案進度加快,乙方則擔心品質下降。若是只是站在立場爭論,雙方各執己見,很難達成共識。
但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試圖理解對方背後的需求,像是「為什麼甲方要加快速度?是出於某些業務壓力嗎?」「為什麼乙方擔心品質?是怕影響品牌形象?」當我們理解了需求,就不只是立場,才能找到平衡點,讓雙方都覺得被理解,進而達成雙贏。
開放式提問引導對方
如果你想要知道對方的真實需求,開放式提問是非常好的方法。試試問一些「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或「你認為怎麼做可以同時滿足雙方的需求?」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對方深入思考,並更清楚地表達需求,而不是單純地堅持自己的立場。
這不僅能讓對方更容易開放心態,也有助於找到雙方共同認可的解決方案。
共創解決方案,而非單方面主導
當雙方共同參與解決方案的討論時,他們會更有「擁有感」,也會更有意願去落實。比起由一方單方面提出方案、另一方被迫接受,讓雙方一起腦力激盪,嘗試不同的想法,無論最後選擇哪個方案,大家的擁有感和信任度都會增加。
當你與另一方針對行銷策略意見不合時,可以邀請對方一起探討「還有沒有其他創新的方式,能讓我們的目標客群更有感?」讓雙方參與其中,反而會讓分歧轉化為新的機會。
學會區分「小事」與「大局」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區分哪些是非妥協不可的「大局」,哪些只是細節上的分歧。許多人在溝通時,常因小細節爭執不休,忽略了雙方真正的核心目標。試著在談話中明確「什麼是我們的共同目標?」並聚焦在達成這個目標上,讓彼此都能從更大的角度去看待分歧,這樣更有助於找到共識,並且達成雙贏。
給予充足的時間來討論和決策
雙贏的溝通需要時間來討論和理解,快速的解決往往會導致淺層的妥協,而不是深度的共識。如果雙方都急於下結論,可能會選擇各退一步,看似平衡,實則日後容易產生更多的矛盾。
因此,給予討論足夠的時間,讓雙方都能充分表達並思考。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只能建立更穩固的共識,也更能保障雙贏的結果。
總結:在分歧中找到「更好」而非「更少」
共識不是妥協,而是創造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分歧中,我們要的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案,滿足雙方需求。妥協可能是犧牲,但共識是加分,它讓彼此在分歧中反而得到成長,並且有更高的機率長期合作。
跟人溝通或討論到一個階段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在堅持自己的立場,卻忽略了更好的可能性?」這樣的思考,會幫助你每次在分歧中找到雙贏,創造信任和合作的房角石。
希望這些技巧,能幫助你在溝通的道路上,更加順利地找到共識,讓每一次的對話,成為雙贏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