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樣的行銷嗎?
是為了追一時的流量紅利,還是為了建立一個長期被信任的品牌?
是為了讓產品「賣得出去」,還是為了讓顧客「願意再回來」?
是每次做活動都在從零開始,還是有一套能複製、能優化的商業流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推廣」,其實只是靠感覺在摸索;
我們以為自己在「經營」,其實只是在疲於奔命地填補每個月的業績缺口。
這就是我走進《營銷新思維》課程教室的原因—— 因為我知道,真正讓事業長出來的,不是爆款技巧,而是一套邏輯清晰、能被複製、能持續放大的商業系統。
為什麼你一直很努力,卻還是沒結果?
我們習慣了「多看一點影片」、「多翻幾本書」,彷彿資訊越多,就能離成果越近。
但真相是——你只是握住幾顆珍珠,卻沒有一條能把它們串起來的線。
老師一句話點醒我:
「營,是你怎麼看自己;銷,是你怎麼走進顧客的心。」
我去上這場課程不是教你怎麼講一句漂亮的話讓人買單,而是幫你從根本重新設計顧客旅程:
從如何吸引目光、建立信任、產生需求、完成成交、設計續購、鼓勵轉介紹,每一步都環環相扣,每一步都能被團隊學會並重複執行。

模式錯了,再努力都白搭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情況?
- 廣告有下,但客戶還是看了就滑走
- 社群經營很勤快,互動卻冷清
- 推薦客戶有來,卻一次之後就不再回購
- 團隊靠人撐,不靠制度走
- 一有業務離職,業績就掉
這些不是你的能力問題,而是你還在用「拼命」對抗「系統」。
課堂上有張圖很震撼(也是我回來後最常翻的),它寫得很清楚:
你每一個做不好的環節,其實都對應一個你缺乏的行銷設計。
抓潛 → 沒有策略,只能一直花錢燒廣告
培育 → 不懂養客戶,信任無法建立
成交 → 沒話術、沒流程,全靠運氣
服務 → 缺乏體驗設計,無法轉化續購
追銷 → 沒有裂變模式,客戶流失快
這不是努力不夠,而是方法落後。
不用等100%準備好,70%就可以開始
很多人會說:「等我準備好了,再去學。」但老師說:「當你願意開始準備,就是最好的時機。」
他還給了我們一份超務實的清單,讓我們去檢查自己到底「懂不懂客戶」:
- 謙卑看自己:你在產業裡的全國排名在哪?不是為了比較,而是幫助你放下主觀,真正看見位置。
- 訪談離去的客戶:至少問10個顧客,他們為什麼不再回來。這裡面藏著你最寶貴的修正方向。
- 請客戶當顧問:不是當神明膜拜,但請當成「可參考的經營視角」來思考。
- 自己當一次顧客:用自己的產品/服務,體驗一次看看。你會發現很多盲點以前沒看見。
- 體驗競品服務:不是要學他全部,而是看他「哪裡做得比你更好」,然後讓你進化得更快。
行銷不只是讓東西賣出去,而是讓顧客想靠近你
這堂課最打動我的是:原來真正厲害的行銷,是讓人願意主動選你。
老師讓我們做了一個功課:「寫下客戶選擇你的七大理由」。
聽起來簡單,但當你真的開始寫,才會發現自己過去一直在用「模糊的好」去應對市場。你說自己專業,但專業在哪?你說自己服務好,可是有沒有數據證明?
北京有一家超大的律師事務所,全公司高層來上課,每個人都交了作業,還有同學針對B端與C端客群各寫一份版本,還分別列出九大與八大理由,最後全數獲得優等!
老師說:「這不是文案,這是你能否被記住的關鍵。」
因為消費者真的太忙、選擇太多了,他們不會因為你比較好,而是因為你「夠不同」。
✅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 要嘛第一,要嘛唯一
✅ 客戶記不住你=你根本不存在
最後的重點:魚塘策略圖,才是乾貨中的乾貨
整堂課我最愛的工具,是那張叫做「十大魚塘策略圖」的營銷地圖。
它不是一張漂亮圖表,而是一套完整的「成長路徑圖」。
它讓你知道:客戶在什麼階段,你該用哪個工具?用什麼策略?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這不只是幫行銷人解惑,更讓企業主在面對團隊、面對外包、面對提案時,有一張判斷依據,有一套佈局邏輯。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你省下大量的試錯成本與時間。
如果你懂這張圖,你就不會再被不成熟的創意、只會喊口號的策略牽著鼻子走。

你不是沒能力,只是還沒用對方法
經營品牌這條路,我們都走得很辛苦。
但我想給你一個提醒——你真的不需要一個人土法煉鋼。
市場變太快了,行銷也太卷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借力」的學習場,而不是永遠靠自己一點一點猜、一點一點試。
你願意相信一句話嗎?真正走得遠的企業,不是最會做行銷的,而是最懂得設計成長的。
如果這篇文章有打中你…..
讓我知道你也準備好,從行銷的迷霧中走出來,建立自己的系統、節奏與底氣。
我會陪你一起前進,一起打造不是靠人硬撐、而是真正能放大的商業模式。
你已經比昨天更靠近答案了。別停下來,這條路值得你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