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視角:你不是沒能力,而是沒團隊

文章目錄

—— 從《設計你人生中》的 1+1>3,看懂事業放大的真相

你一個人做得再好,也放不大你的事業

很多老闆會在心裡默默想著:「我不是不想找人幫忙,是我真的找不到能做事的人。」
也有人心裡有更深的焦慮:「我已經教過了,但他們還是做不好,不如我來快一點。」

這些話,我都說過。
創業初期的我,一度把「萬事靠自己」當作成就感來源。看著我能寫文案、能接客戶、能做簡報還能當講師,覺得自己像個全能戰士。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的公司業績沒問題,人卻快撐不下去了。不是真的做不來,是做得再多、再賣命,還是卡在一個人天花板。

在閱讀《設計你人生中》第五章時,蘇引華提到一個觀念深深擊中我:「1+1 > 3,是組織成長的唯一通道。

 真正的規模化,不是你一個人做兩倍,而是設計出「讓三個人能做六倍」的協作結構。

圖 / 單打獨鬥的迷思:你不是做不好,是太用力做太多
圖 / 單打獨鬥的迷思:你不是做不好,是太用力做太多

單打獨鬥的迷思:你不是做不好,是太用力做太多

我曾經帶過一位極有熱情的行銷助理。她說自己可以學、願意多做,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好事。但三週後,我發現她陷入一個窘境:
她每件事都接、都做,但每件事都卡一點、錯一點,甚至忘了一場重要的線上活動預約,讓整個直播大亂。

那天我一句話沒說,自己默默補位、改內容、重寄簡報。做完,我突然好想問自己一句:

「我招人,是為了什麼?」

我想起蘇引華在書中說的話:「沒有設計的團隊,只會放大彼此的缺點。」

那天我才懂——我不是沒有團隊,而是我根本沒有設計好「團隊怎麼合作」。

現狀挑戰:你以為是人的問題,其實是結構沒設計

創業老闆常見的三種錯覺:

  • 「我來做比較快!」
  • 「他們好像都不夠主動…」
  • 「人才難找,還是算了。」

這些狀況,表面看起來像是人力問題,但本質其實是「角色不明」、「權責混亂」、「目標失焦」。

試問:

  • 你是否每次會議都在自己講,成員只聽不說?
  • 是否工作流程沒有標準,每次都臨時抱佛腳?
  • 是否責任不明,誰錯了都在怪運氣?

當這些情況長期累積,團隊不是沒效率,是根本沒有形成結構與默契。

而結構,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老闆刻意設計出來的。



你以為在帶人,其實只是「叫人」

當初我也是這樣。以為「有交辦、有叮嚀、有盯進度」就叫帶人。
但你仔細想想:這其實只是「管理任務」,而非「經營人心」。

那位行銷助理的事件後,我冷靜地回看:她不是不願做,是搞不懂怎麼做、什麼先做、做到什麼程度算完成。我當時完全沒給她工作說明書、沒給 SOP,也沒開過一場 1-on-1 深度對談。

那不叫放權,那叫丟包。而她的失誤,其實是我沒設計流程的結果。

這時我徹底明白——團隊協作不是天生,是老闆後天的設計。

圖 / 老闆的升級藍圖:不是做更多,而是做設計者
圖 / 老闆的升級藍圖:不是做更多,而是做設計者

老闆的升級藍圖:不是做更多,而是做設計者

在那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定位,從「超級執行者」轉向「協作設計師」。

以下是我用來重建團隊的三個原則:

🔹 識人:從「補位」到「加分」

不再只招會做事的人,而是招「能放大整體價值的人」。
我學會看人不只看能力,更看互補性與責任感。

🔹 授權:挑戰與保護並行

給權不是丟責任,而是讓對方知道「你有自由,也有支援」。
我設計了回報機制、進度確認表與容錯空間,讓夥伴敢犯錯、也敢修正。

🔹 制度:讓信任有邊界

好的制度不是束縛人,而是保護人。
我開始建立每週會議、行事曆同步、與標準交付清單,讓大家「照表操課」但能靈活運作。

落地行動計畫:打造 1+1>3 的團隊系統

當你準備真正打造一支能自運作的團隊,請記住:這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一段設計與修正並行的過程。以下是一條適合中小型企業、個人品牌甚至三人小團隊都能開始走的路。

第一步,從畫出職能圖開始。

請先花一整個下午,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事業的每個角色,到底該做什麼?」別再用模糊的頭銜或一句「什麼都要幫忙」來定義工作,而是明確寫下每一個崗位的日常任務、最終成果與回報機制。
當你畫出這張圖,你會突然發現:有些工作根本沒人做,有些責任被無意中重疊,有些人做的事情完全跟他擅長的背道而馳。

接著,別急著招新的人,先重新安排現有成員的分工與合作節奏。我們在這一階段使用的是像 Notion、Trello 這樣的工具來建立任務面板,讓團隊成員對每日進度、誰負責什麼、目前卡在哪一關,有共同認知。這種「看得見的進度」會大幅減少彼此的誤會與情緒內耗。

第二步,是建立一個「不靠直覺」的溝通機制。

很多老闆與員工之間的裂痕,不是因為立場,而是因為「平常沒機會講,等到有事才爆炸」。
所以我開始做兩件事——
第一,是固定每週一次的團隊例會,不為了報告,而是為了「同步彼此的專注與困難」。
第二,是每個月一定排進每位成員一對一的時間,這不只是談績效,而是了解對方的學習進度、生活困擾與合作習慣,讓每個人知道:你被看見了,也可以說出來。

最後一個階段,是打造出一支「核心五人組」。

這是《設計你人生中》提到的另一個重點:成長,來自「複合能力的連結」。
所以我刻意去思考:這個團隊裡,誰是抓內容的人?誰能面對客戶?誰守住金流?誰能控場?誰能成為我的參謀?

不用一開始就招滿五人,而是逐步聚焦在這五個功能角色上,並用「缺一不可」的思維設計協作節奏。
你會發現,當每個人專注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而不是每個人什麼都做一點,團隊的能量真的會出現質變。

圖/ 創業,不該是你一個人的戰爭
圖/ 創業,不該是你一個人的戰爭

創業,不該是你一個人的戰爭

今天的你,也許正在扛著整間公司的銷售、行銷、營運、客服、財務,每天做得筋疲力竭,卻沒時間思考方向。


但你心裡其實知道,再怎麼努力苦幹,也無法真正突破天花板。因為創業這條路,從來不是「你自己撐住就好」,而是「你能設計出一群願意和你一起撐的人」。

如果你也覺得,該是時候翻轉思維了,那我誠摯地邀請你——跟我一起到中國,參加《大腦營行》的商業思維課程。

這是一場會徹底打掉你舊有經營邏輯、重建團隊與商業系統的密集旅程。你不只會學到「怎麼搭出 1+1>3 的團隊」,更會找到一群「會思考、願意進化」的創業同溫層。你不是一個人在學,而是有一群夥伴跟你一起成長。

我們正在籌組下一梯次的旅遊學習團,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事業不只是靠命硬,而是靠腦袋、靠系統,那就私訊我,一起出發。

別再一個人撐了,現在,是時候讓自己和團隊都升級。
下一次的成長,不要再錯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