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健身旺季,許多人開始立下豪語要加入健身行列,練二頭、練腹肌、瘦手臂、瘦大腿,全都是希望在穿背心、穿短褲、穿泳衣時,露出自己緊實的好身材。但是在開始健身之前,有些健身新手迷思可得要先打破!
以下筆者為大家整理了五點常見的健身迷思,讓健身新手先建立正確的健身觀念。
健身迷思一:無法立即看見成果所以要立刻更換課表?!
有些健身新手在健身一段時間後,發現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會開始以為是自己的訓練不夠、或訓練方式不對,因而急著去找更困難、更進階的訓練菜單來做,但往往會因為一下子就跳到太高強度而受傷。

健身本來就是要長期累積才能看見成果的,一套看似相同的動作,可能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身體才能適應,所以健身新手要做的並不是沒有成果就立即更換課表,而是持續調整訓練的細節,例如姿勢雕塑、速度調整、增加重量、次數、組數及強度。
但要是持續做同一個動作好幾個月,還是無法達到成果,則可以思考會不會是當初設立的目標太嚴苛?或檢視自己的睡眠、飲食、心理狀態等等是否有出現問題,因為這些也都是影響健身成果的重要的因素。若是各方面皆正常,卻仍遲遲沒有成果,就會建議還是找專業教練諮詢,看看應該如何做調整。
推薦延伸閱讀:健身教練該如何安排健身課表?
健身迷思二:要練壯要先吃胖?!
最常見的健身迷思第一名絕對就是「要練壯先吃胖」了!
很多對健身領域不熟的人,可能會聽過類似的話:「你太瘦了,要先吃胖,有肉了再練!」但是,你確定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說穿了,脂肪就是脂肪細胞所組成,肌肉就是肌肉細胞所組成,它們兩者是完全不同結構的組織,並不是說你努力健身三兩個月,就能把脂肪變成肌肉。

事實是,體脂肪低的人,在「增肌」上會比較迅速;相反的,如果你本身不胖,在吃胖了之後,長出來都是肥肉,體脂肪高了,反而不容易增肌。所以在專業面來看,不論是想減肥還是想練肌肉,都建議先減脂再增肌會更有效率。
推薦延伸閱讀:運動前後怎麼吃才能增肌減脂
健身迷思三:練肌肉千萬不要做有氧?!

想要練肌肉的人是不是常常聽到「做有氧會讓肌肉變小」、「做有氧容易消耗肌肉」等說法?因而都避免做有氧運動。但是有氧運動對增肌真的只有壞處嗎?
有氧運動跟受到健身人士喜愛的重訓的目的本來就不一樣,它很難讓你的肌肉變大、肌力也不會增加,不過適當的有氧運動不僅對身體好,也對增肌有幫助。
有氧運動主要的目的是訓練心肺,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和氧氣供給的效率。因此如果你是一個想要練出大肌肉的人,其實還是可以在做重訓的同時做有氧運動,做有氧的時間建議放在沒有重訓的日子,或者放在重訓之前。
推薦延伸閱讀:你做對運動了嗎?做錯運動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健身迷思四:我怕練太壯?!

許多人遲遲不敢那出健身的那一步,是因為不想練成滿身肌肉的「筋肉先生」或「金剛芭比」,對於這件事,筆者只有一句話:如果這麼簡單就能練太壯,那我早就是健美比賽冠軍了!
肌肉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除了特別的運動處方,飲食也有很大的關係,其實在網路上、電視上那些健美先生、健美小姐,他們每天都花了許多時間,可能是好幾個小時來做訓練,運動處方也是聘請教練一對一的規劃,再搭配營養師特別設計的高蛋白飲食,長期的嚴格控制,才能有我們看到的驚人線條、結實肌肉。
因此大家真的不需要太過擔心,可以盡情去運動!
健身迷思五:停止訓練後肌肉會變脂肪?!

就像我在第二點說到的一樣,肌肉就是肌肉細胞所組成,脂肪就是脂肪細胞所組成,因為它們兩個是截然不同的組織,所以肌肉不會變成肥肉。
在我們停止訓練之後,肌肉雖然會變得比較鬆弛或是流失(身體的使用原則是用進廢退,不那麼需要時就會退化),但肌肉還是肌肉,並不會變成脂肪。
這時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有些經常鍛鍊的人在停止訓練後,身體看起來會胖很多呢?這難道不是因為肌肉變成脂肪?
實際上,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運動員在訓練時,由於有較高的熱量消耗,所以食慾也會增加,當他們停止訓練時,食慾沒有降低,熱量消耗卻減少,導致脂肪堆積而變胖。所以在這裡建議,要是停止訓練,飲食也要跟著調整,才不會因為脂肪堆積而變胖喔!
推薦延伸閱讀:蛋白質與運動的關連:你知道為什麼只要有運動就要補充「蛋白質」嗎?因為「這個」靠蛋白質修補!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五點常見迷思的說明之後,對於健身能有更正確的觀念。
如果你對於健身或運動有甚麼其他的問題,也歡迎來信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辦法在一篇文章內說明完畢,我們就會整理成一篇文章放在官網上,如果內容較多無法放在一篇文章裡,我們就會考慮在未來開設相關課程。喜歡全豆樂文章的朋友們,也歡迎多多分享,我們下次見囉!
推薦延伸閱讀:居家運動必備「彈力帶」!超實用的運動好幫手!你還沒購入嗎?
延伸可閱讀資料: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 – 運動強度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 – 生活化運動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 – 運動類型三合一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 – 促進健康體能的方法
- 維基百科:行動
- 維基百科:健康
延伸推薦影片:
✅免責聲明:撰寫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健康訊息為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