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鄧琇文健康管理師讀後心得

文章目錄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琇文說書|習慣要健康
圖 全豆樂版權所有/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琇文說書|習慣要健康

幾個月前我看到了一則新聞:杜拜政府為鼓勵民眾甩肉,而推行政策「減肥1公斤獎賞1克黃金」。

你覺得杜拜政府太誇張嗎?其實這顯示出杜拜國內的肥胖率攀升,更說明「肥胖」這件事情有多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肥胖是影響健康的重大風險因子,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常伴隨肥胖而生。與肥胖有顯著相關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更直接對生命造成威脅!

書籍介紹

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我過去曾胖到近 90 公斤,當時因為肥胖產生很多疾病。

於是我開始大量蒐集資料,發現這些疾病都是生活習慣病,於是我透過運動、飲食控制與作息調整來對抗肥胖與疾病,後來甚至開了一間健身房,成為健身房老闆。

因為自身經驗,讓我對肥胖相當熟悉,不過在我開設的健身房裡,我發現很多人對肥胖有所誤解。因此我決定跟大家分享這本《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本書作者黃致錕醫師是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也是國際代謝手術卓越聯盟的主席。

從 2006 年開始執刀減重手術,行醫期間曾取得亞太區首家國際評鑑、主辦國際會議,也受邀在各國進行手術示範與演講。本書以目前最新的科學文獻與證據為基礎,臨床近四千位手術病人的結果為輔,提供讀者有關肥胖治療與代謝手術最新的發現與結果。

推薦你延伸閱讀:想維持身體健康?養成「這個」小習慣,幫助你維持身體健康並改善體態!

何謂肥胖?

圖/何謂肥胖?
圖/何謂肥胖?

本書一開始就告訴讀者何謂肥胖。

有人認為肥胖不是大問題、認為肉肉的不算肥胖,甚至覺得體重破百沒什麼,哪需要動減重手術?

但胖不胖是自己說了算嗎?要如何判斷一個人算不算肥胖、該不該動減重手術呢?

BMI

圖/BMI 公式。
圖/BMI 公式。

BMI 是衡量體重標準常見的方法,把體重用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所得數字就是 BMI 。

BMI < 18.5 過瘦,18.5 – 24 屬於健康體位,24 – 27 過重,27 – 30 輕度肥胖,30 – 35 是中度肥胖,≧ 35 是重度肥胖,≧ 40 是病態性肥胖。

以亞洲人標準來看,當 BMI ≧ 32,或是 BMI 在 27 – 27.5 的糖尿病患者,就該考慮進行減重手術。

這種衡量體重標準的方法優點是容易計算,但由於沒考慮到受測者的年紀、骨架、脂肪分佈情況,因此不是一個能夠正確測量出肥胖狀況的指標。

腰臀比

腰臀比是測量中央型肥胖,內臟脂肪過多就會導致這種肥胖。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東方男性腰圍應低於 90 公分、女性少於 80 公分,男、女性腰臀比應分別控制在 0.9、0.8 以下。

相較於 BMI,腰臀圍更能反映出新陳代謝情況。

體脂肪率

體脂肪率的檢測方式很多種,如水中測量法、電腦斷層掃描等。

根據國民健康署訂定的國人體脂肪率標準,30 歲以下男性 ≧ 28 %、女性 ≧ 25 %、以及 30 歲以上男性 ≧ 5 %、女性 ≧ 38 % 即為肥胖。

內臟脂肪指數

內臟脂肪指數 1 – 9 是標準程度,10 – 14 略高,15 以上則算很高了。

基本上,內臟脂肪 10 以上就容易罹患糖尿病等疾病。

上述測量方法都是判斷肥胖程度的指標,不過當病人因體重問題到醫院求診時,醫生除了要知道這些指標,還會抽血檢驗病人是否有各種心血管疾病,綜合資料分析結果,才能判斷肥胖程度是否嚴重到需手術治療。

因此想確認是否過胖,在平時可用各種科學方法檢測,但若要動刀,則得由醫生判斷。

肥胖的成因與影響

圖/打開肥胖基因的誘因多來自生活型態。
圖/打開肥胖基因的誘因多來自生活型態。

本書也說明了肥胖的成因,先天上肥胖基因讓人容易餓,但即使身上帶有肥胖基因也不一定會變成胖子!

打開肥胖基因的誘因多來自生活型態,如低活動量。後天影響也十分巨大,不吃早餐、吃飯速度太快易胖,胃腸荷爾蒙也會左右食慾。胃腸道除消化功能,還會放出各種胃腸荷爾蒙影響全身器官。

作者也幫助大家破解「不吃就會變瘦」的迷失,更提供讀者飲食方面的指導。

除生理上的影響,本書也提到肥胖者的心聲。

肥胖者有高機率罹患憂鬱症,而憂鬱症患者亦有較高可能變成胖子。現代社會認為瘦才是美,導致肥胖者自我認同低落,加上工作等壓力,讓許多人選擇以吃作為情緒出口。變胖後旁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加重自己的壓力,壓力之下又吃更多。惡性循環導致身材越來越胖,也越來越憂鬱。

推薦你延伸閱讀:胃腸荷爾蒙:這 7 種胃腸荷爾蒙,正在掌控你的食慾!

各種減重方法優缺點看這裡!

圖/各種減重方法優缺點看這裡!
圖/各種減重方法優缺點看這裡!

短時間快速減重

由減重手術教父執筆的書,當然也分享肥胖者如何減重的方法。

作者曾參與中國減重競賽節目,擔任醫療顧問。節目中很多名列前茅的選手原先都胖達破百公斤,透過極速減重讓自己變成正常體重,但賽後卻常發生反覆復胖與減肥的情況。節

目第二名得主從 126 公斤瘦到 66 公斤,賽後她也陷入復胖與減肥的惡性循環,並長達半年月經不來,後來復胖到 106 公斤,只好找作者為她動減重手術。

極速減重易復胖,關鍵在代謝適應與瘦素。

這些選手透過大量節食加速減重,雖然體重迅速下降,但基礎代謝率也隨之下降。基礎代謝率太低,無論怎麼運動,總體熱量消耗還是低於原先水平,體重也就容易上升;瘦素由脂肪細胞組成,有助抑制食慾。賽前這些選手擁有正常水平瘦素,賽中由於體脂含量劇減,瘦素變少,賽後即使不再激烈節食,瘦素水平還是不如賽前,瘦素少就容易餓、開始大吃大喝。

吃減肥藥也要小心副作用。例如,食慾抑制劑易上癮、雞尾酒減肥療法非常傷身。

因此不建議短時間快速減肥、節食減重。

推薦你延伸閱讀:減肥法真的有效嗎?維持健康體態有撇步!教你1招完勝!

運動減重

那運動減重呢?運動當然有助燃燒熱量,但很多人運動後常有補償性行為,如平時走樓梯,但運動後決定改搭電梯,這將影響整體能量消耗。

此外人體能量平衡系統存在極限點,一旦達到該極限點,即使再賣力運動,也無法消耗體內多餘的卡路里。因此透過運動減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過作者仍建議多運動,因為運動有助健康。

減重手術

作者拿手的減重手術適用前面提到的病態性肥胖,他也分析了各種手術優缺點,告訴患者哪種手術最適合自己。

  • 胃繞道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減肥手術,對需快速減肥的患者是較佳選擇
  • 胃縮小手術安全性高,術後飲食品質也較好
  • 可調整型胃束帶手術因不切割胃腸道,是目前認為最安全的外科減重法,不過減重速度慢
  • 胃摺疊手術是可逆性手術,但容易出現復胖
  • 胃束帶摺疊手術也屬可逆手術,術後照料簡單,不必終身服用維生素
  • 縮胃繞腸手術減重效率可達80%,對糖尿病改善效果更是顯著
  • 縮胃曠腸手術安全性高、併發症機率低,術後飲食品質也較好

有些病人擔心手術併發症問題,因此就算肥胖已嚴重影響生活,仍不肯動減重手術。但其實現今微創技術非常安全,且恢復極快。手術引起的死亡率在有經驗的醫師團隊手上更低於1%。

推薦你延伸閱讀:如何規律運動?微行動正夯!每天一點點的進步就能輕鬆達成目標!

結語: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請勿忽略肥胖

圖/請勿忽略肥胖!
圖/請勿忽略肥胖!

透過作者詳細講解,就連跟肥胖相當熟悉的我,也對肥胖有了更進一步認識。

也許很多人以為,由外科醫師執筆的書,內容一定會很艱澀難懂,但實際上這本書的用字遣詞非常簡單,還有很多實際的舉例。就連非專業出身和對肥胖不熟悉的朋友也能很輕鬆閱讀。

在最後一章更用易懂的文字搭配圖示,讓讀者了解每一種減肥手術的原理,讓一般人也能簡單認識減肥手術。

透過這本書,胖的人可以知道如何用健康的方法減肥、如何選擇減重手術;瘦的人則可知道,未來如何避免可能導致肥胖的種種因素。因此我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延伸閱讀資料:


延伸閱讀影片:


✅免責聲明:撰寫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健康訊息為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返回頂端